如何讓上億部廢舊手機不再“吃土”?

如何讓上億部廢舊手機不再“吃土”?

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作爲“朝陽產業”,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。但與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,我國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。專家建議,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激發回收企業主觀能動性。

美國首例!加州男子被控非法走私溫室氣體 恐加劇氣候危機

當手機達到使用壽命,或者不能滿足我們需求時,就會被淘汰,變成廢舊手機。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數據顯示,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.2年左右。我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,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。

該協會研究數據還顯示,手機廢棄後,約54.2%被消費者閒置留存,只有約5%能夠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臺、“以舊換新”新型回收渠道。

“這說明人們目前還沒有形成相關意識。當然,這也意味着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作爲‘朝陽產業’,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。”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會長周儆說。當前,受回收價格較低、不夠方便快捷、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等問題困擾,消費者對廢舊手機回收的信任度不高、回收意願較低。“行業的透明度和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關鍵。”

时论广场》北京缓和外部关系 对台静观其变(苏泳霖)

“城市礦山”

“我和妻子都不算數碼產品愛好者,但家裡的廢舊手機加起來也超過10部。”長沙90後小夥王楊告訴記者。打開抽屜,映入眼簾的各種型號的智能機和功能機。因爲卡頓、掉電快或內存不足,這些手機不得不放在家裡“吃土”。“賣掉吧,一來賣不上價,二來呢,也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。即便是格式化處理或者恢復出廠設置,也難保不被專業人士恢復。”王楊說。

沒有垃圾,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。廢舊手機便是放錯地方的“城市礦產”。“一部手機配件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,包含金銀鈀銠等多種稀貴金屬,手機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。”周儆介紹說。據估算,每噸廢舊手機可提煉約200克黃金、2200克白銀、100千克銅。

相關報告顯示,到2030年,我國廢舊手機總量將達37萬噸。根據測算,只要中國的手機回收率保持在33%左右,到2030年,回收金屬總價值便可達251億元,比通過原始開採的方式節省近56億千瓦時能源,相當於中國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20倍。

廢舊手機的資源價值和環境風險並存。手機材料中有包括汞、鉛、鎘等重金屬在內的多種有害物質,如果進入土壤、地下水中,在生態系統中累積,就會帶來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風險。手機材料本身也難以自然分解,如不規範處置,會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。

BOTTEGA VENETA贴图、桌布免费载 超萌生物和海洋限定包款同步曝光

“與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,我國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。”周儆說。據介紹,目前,我國僅規定在電視機、電冰箱、洗衣機、空調器4類家電產品中鼓勵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,對於廢舊手機尚未明確責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標,難以對生產商形成有效約束。同時,對手機回收的補貼也難以落到實處,使相關企業的回收積極性大打折扣。

“朝陽產業”

“我國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正進入發展機遇期。”周儆判斷。據介紹,目前我國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主要有三種:一是生產商回收,如國內一些手機廠商開展的“以舊換新”活動;二是銷售平臺回收,如京東等一些電商平臺提供的廢舊手機報價和回收服務;三是企業回收,如一些企業通過自建平臺、與生產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廢舊手機。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現存手機回收企業4500餘家,其中湖南以1400餘家位列區域首位。從成立時間來看,50.3%的企業成立於1~5年內。

被回收的廢舊手機,大致有兩種去向:上市時間短、功能完好的手機經翻新後,低價流入二手市場;損壞無法使用的,拆解零部件再利用,或直接提煉原材料。

處理廢舊手機,需要經過預處理、回收和精煉提純等步驟。其中,預處理主要是將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與非金屬分開,實現金屬的初步富集;回收主要是將稀貴金屬進行提取富集;精煉提純則是從回收的貴金屬浸出液中,得到純度較高的稀貴金屬。

位於湖南汨羅的萬容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,是國家首批家電“以舊換新”試點拆解企業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看好廢舊手機資源化利用前景,公司也擁有相關技術手段。“目前還在觀望,一方面是盈利模式還不是很明確;另一方面,對於作爲‘新九類’的廢舊手機,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補貼激勵政策,大家積極性不夠。”該負責人直言。

2010年,我國發布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》(第一批),將電冰箱、洗衣機、房間空調器、微型計算機等五類產品(簡稱“四機一腦”)的回收處理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,並實施基金補貼制度。後續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(2014年版)》新增了手機、傳真機、打印機、複印機等九個品類(簡稱“新九類”),但目前尚無基金補貼。

“若‘新九類’納入基金補貼範圍,行業肯定會迎來大幅擡頭。”周儆說。

归母净利润增速两位数阵营添丁 下周银行年报正式开幕

打通堵點

秘书公认

近年來,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》、循環經濟促進法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實施,促使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有了政策保障,發展逐步規範。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爲,產業仍面臨綜合處理能力不足、消費者回收廢舊手機意願低下、回收流程長、回收成本較高等堵點。

智研諮詢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,2023年全國共回收手機約2.8億部,其中2.5億部以上用於直接/翻新銷售,佔總回收量的90%左右,是0.26億部報廢拆解手機量的近十倍。能否在回收品中“掘金”,事關企業“入場”信心。

隱私泄露和信息安全,無疑是制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痛點。“國家應從法律層面和監督執法層面着手,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。要鼓勵機構和個人對企業的手機回收和二手交易進行監督,建立獎懲制度,促進手機回收和安全處置。”民建長沙市委副主委、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周炳認爲。

“大家在換新手機的同時,也應考慮舊手機的去向。”周儆建議消費者處理廢舊手機應儘量選擇正規渠道,既保護個人信息安全,又爲環保做貢獻。而對於回收行業,他建言通過加強監管、提升技術、規範操作流程,探索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,實現回收全流程標準化、規範化,確保“物盡其用”。

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激發回收企業主觀能動性;推動手機廠商設定回收率目標,提高二手市場回收效率。”他說。

(工人日報)

《金融》外资H1净汇入近7600亿元 创同期新高

穿越之絕色寵妃